by Irene Chiang
多年前當我還是上班族時
公司的教育訓練課程請來知名的台大哲學系傅佩榮教授
來為大家演講「如何提升工作熱誠」
傅教授學養與幽默兼具
聽他講課真的很過癮
他在課程接近尾聲時提到道家的「無為」(無心而為)
以及日本的心理醫師如何善用「無為」治療憂鬱症
傅教授說日本這個民族沒什麼創造力
但是他們卻很會模仿別人的好東西
不僅貫徹實行還發揚光大
話說日本的一群心理醫師經觀察後發現
憂鬱症患者無法忍受帶有目的性的問題
比方說:「你感覺如何?」、「你現在好一點了嗎?」
越問只會讓他們覺得越緊張
對於病情的進展根本毫無助益
這群醫師於是就想到了中國道家的「無為」思想
並且將之應用在憂鬱症患者及其家屬的相處上
具體作法如下:
通常我們探病都很習慣帶著鮮花水果
然後一見到病人就噓寒問暖問東問西的
但我們通常卻不會想到
這樣的關懷對某些病人來說其實就是壓力的來源
於是這群醫師建議病患家屬探病時不要帶鮮花水果
只要帶著自己的書、報紙或雜誌等讀物即可
進病房與病患打完招呼之後就不繼續與之交談
而是讀著自己帶的報章雜誌或書籍
這麼做能使病患感覺你的在場與否其實是一樣的
進而使其適應與學習如何無壓力地與人相處
後來也證實這麼做的確有助於加速憂鬱症的療效
傅教授說完之後
除了讚賞這群醫師的聰慧之外
也不禁感嘆我們老祖宗的好東西未獲國人重視
反而被外人視為寶而善加運用
我想這個小故事只是冰山的一角
很值得大家來深思
另外,傅教授還講了以下的笑話:
如果您與心理醫生約診
若您準時到的話呢
醫生會說您有「強迫症」─無時無刻不求精準
若您早到的話呢
醫生會說您有「焦慮症」─隨時隨地擔心趕不上
若您晚到的話呢
醫生會說您在「逃避」─不願面對自己的問題
所以結論是:在心理醫生的眼中
沒有一個人是正常的
因為萬一人人皆正常的話
那麼醫生的客源+財源從何而來?
博君一笑囉!
傅教授接下來要分享的則是他自己「以關懷代替責備」
幫助學生度過憂鬱時期的實例:
話說傅教授在某次的哲學期中考過後
發現一位學生竟然缺考
他當時就覺得很訝異
因為期中考佔總成績的40%
若缺考的話差不多就是等著被當了
後來一問助教才知道這位缺考生原來有重度憂鬱症
而憂鬱症患者最怕受到刺激
傅教授於是決定先不追究
過了幾天
有位女同學來到傅教授的辦公室
(我有點忘了她為何而來....應該是來跟老師說缺考的事)
傅教授見她心事重重且神色非常憔悴
也就不多說什麼
接著立刻從書架上抽出自己的著作—抗壓有方法
在書上簽了名之後就送給這位女同學
過了一陣子
有位學生前來詢問可否補考期中考
只見這位女同學神清氣爽神采奕奕
讓傅教授一時想不起來究竟是誰在期中考缺席
後來他似乎意會了過來
於是趕緊請助教安排補考
到了學期快結束時
關心學生的傅教授還特地查了這位同學的成績
結果發現她的成績不但逐漸進步
西洋哲學的分數竟高達九十分(據說這很難得)
傅教授於是慶幸自己當初沒有責怪這位同學
反而讓她有機會閱讀老師親筆簽名的書
不但從中獲得幫助與啟發
甚至還可能拿著書在同學面前獻寶
感覺光采極了(獲得肯定、重視的方式之一)!
為人父母及師長者
不可不學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