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報上讀到這則故事,很叫人感動。當我讀到「父親真的
很不懂得愛,更別提愛的教育了」,讓我很有共鳴。說到國外
的教育理念比較好,懂得愛,又民主,不禁心嚮往之。誰不渴
望自己的家庭和社會「民主開放又有愛」? 我也曾經想,要是
我的媽媽能像某位我認識的女孩子,溫柔又善解人意該多好。
其實文中的父親也不是不懂得愛,只是國人對愛的表達方式比
較含蓄吧。
父親的便當 選自http://xinsheng.net/xs/articles/big5/2005/5/1/32173.htm
他的父親是台南縣下營鄉的一位農夫,沒讀過書,也不識字。
只知道一家幾口全得靠他在田裡辛苦的耕種,等待秋收時,田
裡的收成才是一家溫飽的「事實」。
那一年,他考上建中(按:建國中學,台北市的名校)。沒有家人
的喝彩,更沒有那個年代家中孩子考上北聯前三省中的鞭炮聲,
或是祭祖的祈福祝賀;有的只是和父母商討繼續升學的「可能
性」。
「你這個死嬰仔,哪出去,就別給我回來!去死好了!」他父親
氣憤的將鋤頭扔在地上,生氣地說著。
但求學心切的他,頭也不回的背著簡單的行囊,趕搭客運車往火
車站的方向前進。他心裡想著:「父親一點也不懂得教育,更不
懂得讀書的重要,或許父親根本不懂得什麼叫愛。」他心中一直
想著,淚早已濕了眼眶。
手中握緊中學老師的借款,及媽媽背著父親偷偷標的會錢,隻身
坐在北上的平快火車上,而淚水卻被嘉南平原的風蒸乾了,一回
又一 回。
後來,學校的師長三番兩次的來家中,勸他父親,父親才平息對他
國中畢業後不就業的怒氣。
第一個學期結束,他放假回到家中,父親沒有用笑容迎接他,只是
冷冷的告訴他,在廚房櫃子裡,有一個從街上買來的雞腿便當,快
去吃,吃完牽牛到水塘裡洗澡,一邊還囔著:「現在的商人,真是
奸商。一個便當居然要三十五元,貴死人了!」只見父親的身影,
漸漸的消失在田的另一端。
害怕父親生氣,回過神後,他快快的走進廚房找那個雞腿便當,因
為已經有一個學期沒吃過肉,早已不知肉味了!他大口大口的吃那
香噴噴的便當,總是一嚼再嚼,才捨得慢慢的吞進肚子裡。心中卻
仍是想著:「父親真的很不懂得愛,更別提愛的教育了。」
就這樣公式化的生活。一學期一學期地過完。那一年,當吃完了第
十八個雞腿便當後,碩士畢業,他當兵去了,只有母親送他去車站
搭車,而父親仍是「無情」地在田裡工作著,也不理會。
當完兵後,他順利考上研究所博士班,也娶了個如花似玉的碩士太
太,生了個可愛的女兒。每次回鄉下老家,父親也只是用兩個雞腿
便當來歡迎,一語不發,便又獨自下田去了。
這一刻,他心中想著:「認命吧!這老農,什麼也不懂,要是台灣
的教育不改革的話,便會有許多只懂打罵,不懂愛的教育;必會有
更多像他一樣的悲劇。」
每次回家,他的心中便如此思索著。他想:「還是國外的教育理念
比較好,懂得愛,又民主。」所以他決定向國家科學委員會提出經
費申請, 到英國搬些「新思想」回來「救救國」。
出國的那一年,父親病危,躺在家中,三哥,四哥不斷打越洋電話,
但總是難聯絡上他。好不容易聯絡上了,在得知父親病危的消息後,
趕忙安排機位返家。
父親知道孩子因為班機的問題,恐怕趕不及與他見最後一面了。於
是交代其他兒子們:「老么沒回來前,不要太快把我葬了,這樣對
他那一房人不好。」兒子們為了遵照父親的遺言,於是先用冰庫來
冰凍他的遺體。
當他返抵國門,便叫了部計程車,直奔家中,不料已和父親天人永
隔。望著父親的遺容,心中百感交集,過去的種種,剎時浮現腦海,
心中想著嚴父過去在田裡辛苦工作,放牛吃草,還不是為了一家溫
飽,打孩子,也只因怕孩子學壞,此刻,一幕幕情景掠過,他不禁
放聲痛哭。
三哥過來扶起哭泣中的弟弟,叫他先到廚房吃飯。也許是哭渴了,
想在冰箱找點水喝。當他走進廚房打開冰箱,卻看見冰箱裡塞滿了
已不是很新鮮的雞腿便當。
(短感)
是的,
在親情方面,
中國人通常是愛不說出口的,
往往默默地以行動的方式表現,
還得心思靈敏才察覺得出來。
還有老一輩夫妻之間有時聽似責怪性的對話,
其實那也是一種關懷和愛的表現,
只是因為民族性和從小被帶大的方式,
讓他們不知如何以關愛的字眼表現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