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是個陽光男孩般的青少年,讀小學的時候本來從小就有一點活潑好動,跟同學總是打打鬧鬧,出生發展史還算正常,沒有重大身體疾病,小時候有常常跌倒並撞到頭但是沒有規則就醫,因為過幾天有比較好一些,有時會抱怨頭痛,大部分屬於抽痛。    

  上了小學以後排名在大概都在中間左右,但是上了國中以後成績變得非常低落,尤其是上了國中以後容易跟一些有偏差行為同學在一起,目前就讀國中三年級,對於大部分的課程都不喜歡,因為常常會覺得很難,或是常常抱怨很上課很無聊。

  小明在一年前之前在網路聊天室認識一位女網友,後來與這位女網友一位未成年少女在家中發生了超友誼的關係,當初發生關係的時候小明並不知她其實未滿十六歲,但女方家屬決定提告,小明表示當初跟女方認識只有幾個月,而且是女方自己願意主動發生關係,但小明還是被判刑與民事賠償,本來可以緩刑,但小明後來幾乎都沒有去學校上課,因此被法官裁定到少年觀護所收容一個月。

  後來小明去收容所後觀護人覺得小明好像很容易分心、反應有點遲鈍、學習速度比較緩慢,因此希望小明可以來醫院檢查看看,後來小明進入了醫院的青少年健康促進網絡服務計畫,在門診中經過專業醫師的詳細問診及臨床心理師的 評估之後,小強被診斷出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有持續性注意力明顯的缺損,導致會出現上述的這些行為。

  而仔細來看,小明覺得從小對什麼新奇刺激好玩的東西他都很有興趣,有因此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而干擾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大人要他事情時他會有點不情願,有時候也比較消極一點,常常會忘東忘西,對於需要全神貫注的工作就會想要逃避,例如:看書或寫功課。但是如果是看電視或打電動的時候就不會這樣。

 另外透過測量小強腦波的狀態,瞭解大腦皮質的活動量,反應出個體目前注意力維持狀態,發現小明的腦波大部分佈多以慢波居多,顯示目前正受到症狀的干擾。

   因此小明開始進行腦波回饋的治療方式,剛開始小明會覺得有點不太能適應,覺得自己好像沒辦法進入狀況,但是腦波回饋的學習歷程通常都是由困難到容易,從小的反應到更大的反應,從慢到快,從總體效果到精確,從完全意識到更多自動化。在行為塑造的歷程中指引更多腦波回饋的學習,心理師還搭配了一些認知行為治療的技術加以輔助,例如:人際衝突的解決、情緒的調適與管理,學習新事物的能力、閱讀技巧、生活作息及時間安排等,讓治療效果能夠持續更長的時間。

       在經過這樣的即時且明確的腦波回饋訓練之後,期間大約平均是40次左右訓練,小明漸漸地學會恢復控制我們的大腦,在情緒上也比較不會像以前一樣那麼衝動,掌握增強自我的注意力的關鍵,並開始學會控制這些症狀干擾。

  小明雖然還是覺得寫作業有點辛苦,但是已經漸漸不會將時間都花在打電動或看電視上面,慢慢的可以主動的安排自己的生活,對於學習也比較能夠有效率地進行,面對人際關係的衝突也能夠理性的因應,不會再跟以前一樣容易生氣或情緒起伏大,在司法的部分由於小明即將升高中,拒學的行為已經改善很多,因此也就不再需要去法院報到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宇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