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y Irene Chiang

1. 舞蹈治療是什麼?它和一般舞蹈有何不同?
(1) 舞蹈治療是透過「身體動作」作為一種「改變」的媒介,讓個人的身體、心理及社會功能達到整合的狀態(李宗芹,2001),也就是藉由身體動作抒發心情,把腦筋的思考放在一邊,改由身體去找到感性與直覺,找出那個「不對勁」的來源和動作的意義,透過動作將身體和心靈連接起來(台灣舞蹈治療研究協會)。
(2) 我們打從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就一邊哭、一邊揮舞著手腳表達自己,所以我們一出生就在舞動自己的身體(姜愛玲,2007),只是在普遍的觀念中,跳舞總是和舞蹈的「美感」表現劃上等號,好像必須有舞步和架勢才算舞蹈。舞蹈治療並不是教或學什麼舞,而是以各種身體的律動擴大身體的活動範圍,同時進行身心的覺察,和自己當下的感覺共存,讓身體和心中感覺協調一致。一般舞蹈的動作有必須遵循的舞步、形式與規則,舞蹈治療則是在無技巧、無規則中,肢體自然舞動,並逐步接納自己的身體形貌。動作有不同的層次,一開始是身體層面的動作,例如運用暖身讓成員動起來、增加覺察,進一步則透過身體做心理上的交流,藉由舞動深入過往的心理事件。另外,身體動作也能促進人際關係的建立、修正與他人溝通的方式(李宗芹,2001)。換句話說,舞蹈治療師引導舞蹈治療的參與者運用自身的創造力跳出自己的感覺、自己的舞。

2. 舞蹈治療的起源?理論基礎?
(1) 舞蹈治療是1940年代在美國發展起來的。原為現代舞者的瑪莉安‧雀絲(Marian Chace,1896-1970),在舞蹈教學的過程中注意到有些學生對於舞蹈所表達出來的情感很有興趣,而不單是追求高超的舞技,所以她就開始鼓勵學生以肢體動作進行自我表達。當她的學生逐漸體會到舞動可幫助他們卸下心理的負擔、促進身心健康時,話就傳開來了,許多醫界人士也對她的工作感到好奇。於是,醫生們開始把病人送到雀絲那裡,其中就有精神病患。後來雀絲就在美國華盛頓特區的聖伊莉莎白醫院工作,同時進入華盛頓心理治療學院進修。她相信以肢體語言進行人際互動,可以幫助病患走出封閉的自我、建立自信,並透過動作激發想像和創造力。1966年美國舞蹈治療協會成立,雀絲是第一任理事長,後來其他國家也紛紛設立舞蹈治療專業機構;台灣舞蹈治療研究協會則於2002年正式成立(姜愛玲,2007)。
(2) 舞蹈治療在一開始受到精神分析學派和拉邦動作分析的影響很大,所以現代舞、精神分析和拉邦動作分析成為舞蹈治療最初的運作基礎。舞蹈治療有兩個主要的理論基礎:一、情緒和身體的相互連結性;二、創造力能夠促進心理的健康。以精神分析學派的舞蹈治療來說,是結合身體動作及傳統的口語治療,在自發性的即興動作過程中體現、反應和分析潛意識中的感受和記憶。因此,舞蹈治療著重於身體表現出的內在情緒衝突。另外,人的身體動作是身體意象的直接表達,舞蹈治療則是藉由自發性的動作過程促進個體再確認、思考、分析、並整合自己的身體記憶,而達到行為改變的效果(台灣大百科全書:舞蹈治療)。到了後來就逐漸發展出各種舞蹈治療學派,例如創造性模式、結合榮格心理學的真實動作學派,以及完形舞蹈治療等等。

3. 舞蹈治療的應用範圍?
舞蹈治療的應用範圍很廣:
(1) 嬰兒:透過非語言方式,提供嬰兒前語言期的發展,建立嬰兒的身體探索基礎和父母親與嬰兒之間的互動;
(2) 兒童及青少年:特別是情緒的紓解和關係的建立,運用動作建立接觸,以及開展他們的自我意識;
(3) 一般成人:透過舞蹈將心理困擾、衝突、悲傷、憤怒、妄想等情緒轉化紓解,並提供正向的表達與溝通;
(4) 銀髮族:建立生理和心理上的安全感,使他們重新獲得自我價值感和生命力;
(5) 阿茲海默症、藥物濫用、菸癮酒癮、飲食疾患、精神疾病等:主要是運用舞蹈治療建立對自己身體的現實感和自我知覺,並且重新建立人際關係。(台灣舞蹈治療研究協會)

4. 舞蹈治療目前是獨立運作,或者也有和醫院所提供的治療結合?
以協會目前來說,我們的舞蹈治療師有在醫院的精神科日間病房、復健診所、教育和社福機構等處帶領舞療團體,也有接受學校、機關團體或社福機構邀約,帶領紓壓或戒煙工作坊等等。

5. 舞蹈治療如何與醫院的治療配合?
在醫療院所進行舞蹈治療,其實是團隊工作,這個團隊之中除了醫師和舞蹈治療師之外,還有心理師、社工師、職能治療師或復健師以及護理人員等等,他們都在幫助舞蹈治療師了解病患的病情、治療經驗、體能和認知狀況,甚至與家人相處和人際互動的一些特殊情況等等,這對於設定團體目標和治療計畫都很有幫助,更能讓不同的專業互相了解,為病患的福祉共同合作。
醫院精神科不乏長年住院或日間留院的病患,他們除了藥物治療、心理治療之外,也可能參與表達藝術治療及其他技能取向的課程,這種種的治療及團體活動,主要是讓他們的狀況不致退化,同時重建肢體開展度及社交功能。

6. 舞蹈治療研究協會成立之目的和服務項目?
(1) 921大地震後,國內的助人工作者感覺到心理治療領域中只有語言是不足的,肯定從身體著手以達到心理治療效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2002年由榮譽理事長、輔仁大學心理系李宗芹副教授成立台灣舞蹈治療研究協會,目的是促進國內舞蹈治療及表達性藝術治療、心理健康的研究發展、教育訓練、實務工作、會員聯誼,以及和國內外相關表達藝術治療和身心健康機構聯繫及合作(台灣舞蹈治療研究協會)。
(2) 協會舉辦課程、專業工作坊和讀書會等活動,來推廣並宣導舞蹈治療,例如每年在北、中、南部所舉辦「舞蹈治療入門班」,這是認識舞蹈治療的最佳途徑。協會也有提供會員見習和實習的機會、受理舞蹈治療師專業認證的申請和舉辦和參與國內外相關的學術會議及活動,來提昇國內相關人員的專業水準。協會也接受有關機構委託辦理舞蹈治療相關課程、講座和其他活動(台灣舞蹈治療研究協會),例如協會和中華民國智障者家長總會就長期配合,這幾年來已經在全省舉辦了好幾場舞蹈治療研習。

7. 舞蹈治療在進行上有哪些步驟、方法?需要什麼樣的空間?
(1) 舞蹈治療師通常會先以口語簡單的問候大家,如果是第一次的團體或個案,通常會包括雙方的自我介紹,接著就開始暖身(也可能先暖身再自我介紹),之後就開始進行各種動作探索和實驗,治療師會在過程中觀察,然後在適當時機以引導團體成員或個案做進一步的動作發展或即興創作。最後,治療師會用團體分享的方式幫助大家用口語將舞動時伴隨的意象、感覺、情感等模糊不清的狀態,帶到意識層面,使整個過程產生治療性(李宗芹,2001)。
(2) 在一般的地板教室或韻律教室就可以進行舞蹈治療。

8. 舞蹈治療每一次需要多少時間?多久可以產生療效?
以團體舞蹈治療來說,每次一小時到兩小時不等,個別治療大多一小時以內。關於多久可以產生療效,則因人而異。以參加舞療團體的憂鬱症病友而言,經過每週一次、每次兩小時、連續十週的舞蹈治療團體之後,他們從一開始大多低著頭不講話,動作比較小、比較輕、比較慢,到後來動作越來越開展有變化,臉上有了笑容,比較願意在團體中發言、分享,會在休息時間和其他成員聊天,甚至相約吃飯逛街等等,這都是很大的轉變。所以關於時間和療效,其實和一般心理治療一樣,要視每個人本身的狀況而定,有人或許短期內就能獲得改善,有的人可能要花個一兩年或更久。

9. 舞蹈治療通常都採用什麼音樂?
音樂在舞蹈治療中並非絕對必須,可以依照活動內容和目的去決定使用什麼音樂,以及在活動中要用多少的音樂。節奏輕、重、快、慢等不同質地的音樂,可以比較快的去引導成員做出具有這些特質的動作,例如:要體驗「輕」的力量或「自由」的流動,可用輕柔的音樂;若要讓大家逐漸達到動作在節奏上的一致性,可用節奏簡單、固定的音樂;若是比較靜態的活動如放鬆冥想,可使用一些新世紀音樂或水晶音樂。若要進行很深入的內心探索,就比較不建議使用音樂,因為人的動作很容易被音樂影響,比方說可能因為聽到輕快的音樂,就做出輕快、開心的動作,但是那未必代表做動作的人當下內心的真正感受,這就是音樂的旋律影響了動作。

10. 舞蹈治療的過程需注意什麼?任何人都可進行舞蹈治療嗎?
(1) 以舞蹈治療師而言,她/他要很敏銳的去感覺團體成員或個案的身體動作,比方說在他們的動作中感覺到大家累了,或者有某種情緒正透過他們的動作或表情醞釀著,也要有能力運用同理心和團體動力,讓整個舞蹈治療的過程更深入。參與舞蹈治療課程或團體的人,可以先把腦筋的思考放在一邊,帶著輕鬆的心情讓身體動出自己的韻律。
(2) 沒有太嚴重的肢體障礙、對自己或他人沒有嚴重攻擊性的人,都可進行舞蹈治療。當然,舞蹈治療師會依照團體成員或個案的身心狀況來設計活動,並不是一定要跳得多高、動作要多大才叫舞蹈治療。

11. 我們如何培養對於身心連結的覺察?
大家平常可多多留意自己的身體,是否有哪些地方經常感覺緊或痛,如果不是因為受傷引起的疼痛,很可能就是壓力累積所引起。可以先讓自己靜下來放輕鬆,用呼吸和伸展慢慢放鬆那些部位,然後檢視一下自己平常的生活方式和人際互動模式,找出可能是什麼原因引起身體緊張和情緒緊繃。
舞動是身體與心理相遇的歷程,它會讓我們更清楚的看到自己的身、心是緊緊相繫的一體兩面(李宗芹,2002;姜愛玲,2007),透過自由的舞動可以釋放緊張壓力、疏通情緒,促進身心靈的健康與成長。


【參考資料】
1. 李宗芹,《傾聽身體之歌:舞蹈治療的發展與內涵》,心靈工坊,2001。
2. 李宗芹,《非常愛跳舞:創造性舞蹈的心體驗》,心靈工坊,2002。
3. 姜愛玲(Irene),《心在跳舞:遇見舞蹈治療》,億派國際,2012。
4. 台灣舞蹈治療研究協會
5. 台灣大百科全書:舞蹈治療(萬榮緒/整理)

arrow
arrow

    宇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