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06.10.29 中國時報 文/王姝琇

每個社區裡,如果有幾個人瞭解街貓多一點,人與街貓的關係就不會顯得緊張,
如果多一個人瞭解貓咪,為街貓多說一句話,就多一個機會改變人們對街貓的觀
點............

他們共同經歷社區都市化發展,有過二十多年的共同回憶,從過去餵食剩飯
到懂得餵食乾飼料改善環境問題,從不斷生育的貓問題中體會為街貓節育的好
處,對社區居民而言,貓咪是最貼心的生活伴侶。

矮矮的平房,夾在二十多層樓高的現代化辦公大樓,以及動輒八、九層高的
現代公寓之間,讓經過此地的人們總覺得平房的出現特別詭異而格格不入。讓人
難以想像這些矮房子竟座落在熱鬧的台北市區,相距不到五十公尺遠就是車水馬
龍的基隆路,尤其是遇到上下班時間,懂得抄捷徑的汽機車都會往這條巷子裡
鑽,避掉需要等候多時的紅綠燈,就這樣,越來越多人、車進入這個小小的單向
道……。

自從開了新的馬路,車子越來越多,貓咪越來越少

這裡本來是一整片的老舊眷區,磚瓦建造的平房最適合神祕的貓咪躲藏與出
入,但因為規劃拆遷與重建,現在只剩下少數幾戶人家還停留在這裡。傳統的房
舍蓋得十分密集,房舍與房舍之間就像有一條密道牽引著好奇的外來者進入,一
探這兒的街貓居住的全貌。悄悄走進小巷內,果然,抬頭看便可瞧見瓦頂上的貓
咪正拉長身子曬著太陽。

幾位阿姨好奇地前來「關心」我們這幾個陌生人,攀談之下,發現原來大家
都是愛貓人,阿姨們七嘴八舌說著:「以前貓咪更多,自從開了新的馬路,車子
越來越多,貓咪就越來越少。」原來,不少抄捷徑的車子進入了巷道內,卻造成
貓咪的傷害,大部份貓咪都不幸命喪輪下。
許多貓咪隨著房舍拆除的反方向移居,漸漸地可以供貓咪居住的地方越來越
小,不少貓咪必須冒險到馬路邊覓食。

因為柯媽媽的用心與關懷,居民與街貓的關係不再緊張

負責晚上餵食的是義工柯媽媽,她不只餵養了臥龍街的貓咪們,從辛亥隧道
一直到敦化南路,共有十七個餵養據點,已經餵養了長達八年。

時間一到,貓咪們聽見柯媽媽的聲音,一隻隻從四面八方現身,有些從機車
腳踏墊上露出身影,有些從紙箱堆中冒出頭來,牠們是住在這裡十多年的街貓,
早已和這裡的居民成了好鄰居,過去也有不少人拿家中的剩菜剩飯來餵食牠們,
但也造成了環境問題,讓部份居民抗議餵食的動作。而柯媽媽則是堅持用飼料代
替剩菜,有效減少了餵食剩飯剩菜所造成的蚊蟲蒼蠅孳生問題,讓原本對貓咪反
感的少數居民也漸漸包容牠們的存在,降低了敵意。在這裡,也因為有了餵食習
慣,貓兒們並不害怕陌生人,有些還會主動磨蹭人。

其中,有隻貓咪看似暹羅貓混種,只是漂亮的毛色已經不在,「牠已經和我
們一起在這裡住很久了……另外,旁邊那隻虎斑貓還年輕,很活潑的,前些日子
不小心被車子撞了,成了跛腳貓;還有一隻母貓生了小貓,但是小貓一隻隻都不
見了,有些生病了會待在原地不動一段時間,然後漸漸……。」

鄰居阿姨細數這裡的街貓,還有牠們如何一起相伴與消失。因為柯媽媽的用
心與關懷,讓社區裡的居民與街貓的關係不再緊張,遇見了生病的貓,柯媽媽便
盡可能帶去附近的醫院看病,也有些住進鄰居家裡成了家貓,只是柯媽媽一己之
力所能負擔的有限,需要更多的社區居民一起來關懷這些街貓。

多一個人瞭解貓咪,就多一個機會改變人們對街貓的觀點

這裡的貓咪從早年陪著這些老榮民定居在此,隨著現代化的進步,他們一同
經歷了都市化發展,傳統舊房舍漸漸消失,貓咪們也隨之不見蹤跡,或遷移,或
躲藏得更隱密。臨走前,我們回頭環顧四周,心想,很快地這裡的傳統模樣會完
全消失,貓咪們將面對全新的環境與生活方式,這裡曾經是人與貓相聚的地方,
現在他們要一起面對未知的未來,考驗著彼此的生命力!但我們相信,不論是人
或貓,都不會被外在環境所擊垮,只要心中有愛與包容,不論多少年後,社區變
化成什麼模樣,人貓共享社區的實踐不會隨著舊房舍的消失而絕跡,而是會以嶄
新的面貌出現……。

每個社區裡,如果有幾個人瞭解街貓多一點,人與街貓的關係就不會顯得緊
張,如果多一個人瞭解貓咪,為街貓多說一句話,就多一個機會改變人們對街貓
的觀點。

不奢求每個人都敞開心胸熱愛街貓,只希望人們改變看待街貓的角度。街貓
在社區裡與人們共享環境,下次見到牠們時,別吝嗇停下腳步給牠們一個關懷的
眼神,打造人貓共享的天堂社區,從每個人的心做起!

arrow
arrow

    宇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